残留面积 车削加工与铣削加工残留面积的分析略有不同。
积屑瘤与鳞刺 切削过程中,若形成积屑瘤,由于积屑瘤可替代切削刃,同时积屑瘤存在生长的不稳定性,甚至脱落的积屑瘤碎片会残留镶嵌在已加工表面,使得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大,甚至出现明显的犁沟现象。另外,若生成鳞刺,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会明显增大,甚至可增大2~4级。因此,积屑瘤和鳞刺均会对已加工表面质量产生影响。
振纹 切削过程中由于外界周期变化的作用力(如机床电动机、齿轮、带轮、回转轴离合器等回转部件的不平衡作用力;工件材质不均匀;断续切削和形成崩碎切屑时的冲击作用等)可能形成强迫振动。另外,由于工艺系统刚度不足,切削力变换等有可能形成自激振动,甚至出现共振。振动的结果是已加工表面可能出现振纹如图所示。
其他因素 如脆性材料切削以崩碎切屑为主,刀尖处剪切滑移的方向是深入工件材料,且由于脆性材料,如铸铁等,其崩碎的裂纹方向通常可能深人已加工表面,如图所示,造成表面质量下降。相反,塑性材料切削时,由于刀具切削刃及后面的挤压与摩擦,使已加工表面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使残留面积挤歪或向上隆起,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大,如图所示。另外,刀具损严重、崩刃和破损等均会使表面粗糙度值明显增加。
